- 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常宁市冷水村 联系电话:0734-7221504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
远程培训实效的集约化模式研究方案
常宁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利用远程教育模式进行教师培训显示出传统培训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优势,愈来愈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模式。本世纪初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这种模式一经面世即体现即时性、共享性、广域性、低成本等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利用远程教育模式进行教师培训是一种全新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培训为受训教师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导师,搭建了受训教师间广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能使广大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共享先进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培训方式日益显示出传统培训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愈来愈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模式。
国家给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远程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机遇。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发展与教师的继续教育,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对教师进行远程培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指出:“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到2010年,使中西部地区50%的农村教师得到一次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地区师资教育教学水平中的作用。”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教师利用网络获取、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社会共识与政府行为。
几年来,教育部和各省市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如非学历远程培训、新课程培训、国家级班主任培训和中西部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培训等较大规模的远程培训活动,取得了明显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系列不足与问题。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进行许多农村学校设施简陋,远程培训设备陈旧;不少教师居住农村,收入较少,家庭尚未装备电脑、网络,在硬件方面制约了远程培训的开展。此外,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技术手段不熟练以及年龄因素、培训机制、组织方式等也影响远程培训效果。
鉴于此,我们特申请“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县城以下学校,部分的包括县城城郊学校)教师开展现代远程培训的培训模式、运行机制、所取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着力研究构建提高县域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效的集约化模式问题。这里的远程培训,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教育部门建设的教育教学技术资源平台进行的网络培训(也包括卫星电视课程播放培训),教师进修学校的集中培训,教师所在校的校本培训。集约化模式,指整合县域教育行政部门、师训机构、信息技术装备机构、教研机构及乡镇学校等资源,形成组织高效、成本低廉、实效显著、评价科学、受训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远程培训模式。
三、理论依据
1. 混合型学习理论。上世纪未,正当e-Learning(网络化学习)风靡全球之际,一种崭新的学习策略——混合学习,在国外的跨国企业培训界应运而生。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本研究就是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便进一步优化培训效果[i]。
2.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认为学习是个体参与实践活动并提高社会水平的过程,是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大堆事实性知识,同时还要参与真正的文化实践。教师远程培训要有实际性效果,就必需与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网络学习、集中学习和校本研修溶入一体,做到学以致用[ii]。
3.教育发展理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现代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对教育者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4.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论。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选择。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播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教师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非常重要。
四、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假设:只要我们运用集约化思想对县区教师培训资源、管理过程、结果评价进行全面的整合与协调,构建一种集团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就能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效性。
(二)研究目标:通过对研究区地的调查研究,着力弄清省内外开展现代远程培训的经验、成效、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探讨改进方向和构建高效培训机制的路径,运用集约化思想综合构建县区能高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教学效果增强,促使远程培训效益明显提升的集约型模式。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1)宁波(苏州) 、西部(选1个县市)、湘西凤凰县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经验与模式。主要包括其经验、做法及现行有效模式,以利借鉴探讨。(2)常宁市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做法、经验及问题反思研究。包括实施措施、基本经验及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
2、年龄特征与软硬件条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影响研究。研究年龄大小、远程培训软硬件条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的影响。
3、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执行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研究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包括各级行政师训部门、培训机构尤其是直接实施培训的组织者、教务员、班级管理员、辅导员与技术人员等的培训、管理、责任与业务水平提升等的建设,以及组织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4、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集约化模式研究。主要在前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出组织高效、成本低廉、实效显著、评价科学、受训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师远程培训集约化模式。
5、集约化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内涵式质效评价研究。主要探索怎样实现数量外延评价向质量内涵式评价转娈。
六、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理论著作做、文献材料。
2.经验总结法。对省内外远程培训好的典型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3.调查研究法。主要对2006至2010年各地(省外、省内各选2个重点个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组织进行远程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4.个案研究法:对省内外远程培训典型个案进行研究。
(1)省外个案侧重于选取组织运行好的典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各选1个,东部选宁波(苏州),中部地区选省内的2个县市。(2)省内个案:选取2个县市:湘北选宁乡,湘南选常宁、宁远,作为主要研究样本,其中常宁作为重点研究个案,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采用“多阶抽样法”对常宁各乡镇中心学校及辖内学校与教师,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拟在常宁市选取6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3个样本(中学、完小及村小各1个),包括30人左右的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其中拟选取调查样本的三分之一做个案研究。
(二)研究思路
1.一般性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经验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省外诸地侧重研究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培训的经验与有效模式研究,省内研究总结经验与剖析问题并重,以宁乡、常宁为例,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实际,能较大幅度提升远程培训实效的对策、模式。
2.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相结合。文献主要为现代远程培训的前沿著作,研究材料主要为2006至20010年国家与湖南省组织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远程培训的调研数据;一线个案与案例主要选自常宁、宁乡等地的农村中小学参训教师。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主观性问题多运用思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的方法,对调研数据在统计整理后多做量的分析比较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力求准确客观地描述事物的状态,得出有效结论。
4.借鉴、参考与独立研究相结合。适当参考相关研究论文报告成果,借鉴其研究模型、方法,着重于对一线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研究。
七、实施步骤
1.申报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4月)
(1)仔细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筛选信息材料,确定研究方向,拟出课题申报方案。
(2)申请立项。
(3)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省级培训。
(4)进一步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初定大体方案。
(5)成立由市教育局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启动研究组织及研究工作。
2.全面实施与初步实证研究阶段(2009年5月—2011年1月)
(1)确定具体研究目标、步骤、调研方案,明确课题组分工与完成目标要求。(09年4月下旬)
(2)撰写、讨论《开题论证书》。(09年5月上旬)
(3)省里专家开题论证。(09年5月中旬)
(4)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论证书》。(09年5月中下旬)
(5)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湖南省2009年万名班主任远程培训,并注意积累资料。(09年5月20日—7月20日)
(6)课题组成员拟写好研究提纲与大体框架。(09年5月)
(7)选取样本,制定好各类问卷、表格,邮寄问卷、表格到市外调研县市。(09年6月)
(8)组织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填写并回收问卷、表格,初步汇总问卷、表格数据资料。(09年7月)
(9)组织课题组成员去省内外典型县市调研。(09年8月)
(10)整理省内外典型县市调研材料,进行初步分析研究。(09年9月)
(11)下乡镇学校进行调研并与教师个人进行访谈。(09年10—12月)
(12)整理、分析、研究调研资料数据,完成1—9项子课题的报告初稿。(10年1月—8月)
(13)完成子课题10的报告初稿。(10年9月)。
(14)初步整合子报告初稿、撰写总课题报告初稿。(10年10—11月)
(15)迎接省专项课题中期检查。(10年12月)
(16)根据省中期检查意见调整研究细节,修改报告初稿,加强研究。(10年12月—1月)
3.检验修正模式阶阶(11年3月至10月)
(1)模式运用于国家、省级的各类远程培训。(11年1—6月)
(2)修正各运行模式,充实各子报告初稿,形成子报告正一稿。(11年7—8月)
(3)初步整合子报告正一稿、撰写总课题报告正一稿。(11年9—10月)
4.总结、鉴定成果阶段(11年11月—2012年5月)
(1)邀请专家对本课题子报告正一稿、总课题报告正一稿进行初步审阅论证。(11年10月)
(2)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充实、完善课题报告,形成子报告正二稿、总课题报告正二稿。(11年11—12月)
(3)子报告论文陆续发表。(12年1—2月)
(4)初步汇总研究材料与成果,向省继教中心及规划办申请结题鉴定。(12年3月)
(5)迎接省继教中心及规划办结题鉴定。(12年4月)
(6)汇编课题研究成果,编辑出版课题报告、论文等。(12年5月)
八、课题管理
1、成立课题组
组长:郝绍华
常务副组长:胡彦新
成员:胡彦新 伍艺凭 唐永红 胡小军 贺心
2、明确研究分工
郝绍华:课题研究组织及统筹协调工作。
胡彦新:①课题研究管理常务工作与工作考评;②调研的外联与组织工作;③相关研究工作。
唐永红:①研究进度督促;②汇集遴选相关信息资料,分发课题组研究参考;③与省继教中心通联及中期检查、结题的联系。
胡小军:①课题方案与开题论证书的总体设计、起草、修改和完善;②研究框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的初定,子课题内容的确立、切分;③大型调研问卷的立意、设计。
伍艺凭:协商研究框架、思路、方和大型调研问卷的立意、设计,参与课题方案审阅完善,及核心部分研究支持。
贺心:课题组会议记录和撰写阶段研究进展动态,并上报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科研部与省继教网及学校网站主页。
所有研究人员(除组长外)另分担1个子课题。
3、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孙承佳
成员:钟贤美、雷向林、欧索漫、郝绍华、王云华、胡彦新、谭德意、李昌运、王桂生、周宏文、刘春明。
4、课题经费管理
学校在省拨经费1万元基础上按1:5配备经费共计6万元,主要开支项目如下:
(1)图书资料费,5000元;(2)调研费,10000元;(3)论文版面费,5000元 ;(4)开题论证费,4000元 ;(5)中期检查与结鉴定费,10000元;(6)成果展示奖励费,10000元;(7)课题管理费,1000元;(8)专著出版费:15000元
合计60000元,缺口部分请求市教育局给与支持。课题组保证严格按《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考试专项课题管理办法》中经费开支规定,遵守财务制度,单位保证配套经费的落实,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
5、预期成果形式。
①《构建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模式》(课题研究总报告)。
②系列论文。
③《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调查报告)。
④《学校远程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⑤各参与单位《以校为本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总结。
主要参考资料
[i] 程思岳,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型继续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9)。
1、林民丽,情境学习理论支撑下的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2、贾纳生,“远程培训”实施境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9)。
3、汪颖,回归生态的农远工程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9(1)。
4、林民丽,情境学习理论支撑下的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5、程思岳,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型继续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9)。
6、赵健,传播理论视野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7、周速,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J],电化教育研究,2007(6)。
8、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