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常宁市冷水村 联系电话:0734-7221504
课 题 类 别: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研究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8JJZA010
课题主持人:郝绍华(高级讲师、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主要研究人员:郝绍华、伍艺凭、胡彦新、胡小军、唐永红、雷向林、贺 心 张 明
组织鉴定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鉴定日期:2011年10月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
远程培训实效的集约化模式研究成果汇编
摘 要:本课题是以情境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基础,运用集约化思想,构建集团化、精细化和内涵式的教学、管理和评价的运行机制。本研究以全新的教师队伍结构模型(宝塔结构)诠释了教师队伍和谐发展理念,使分级分层培训有科学的定位,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导航仪;以激发了教师学习内驱力出发点,构建以选定问题、炒热聚焦、专家引领、反思导引的为程序的导学模式,全面提高培训实效;以追求质效内涵为目标,构建的“评价三对象,注重质与量,结果三运用”的评价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规模教师培训提供了低成本的路径,由此产生教师培训成为当今教师培训的主流形式。然而,在现实的远程培训中,也依然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们运用集约化思想构建了一种(县)市区域性为主体的集团化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系统。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系统是教师队伍持续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我们认为农村远程教师培训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系统应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和行政管理体制,能有效激励和引导教师参加培训;二是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三是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学辅导、管理和技术支持队伍。
三年多来,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如下几种办法,来实现良好政策导向和良好的管理体制建立。(1)当好领导参谋。为了做好领导参谋,我们一是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把握政策要求。二是搞好调查研究。课题组先剖析后几个有代表性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了深层分析,为构建集约化模式提供了借鉴,为争取领导支持提供科学的依据。(2)用出色的工作业绩争取领导重视。几年来,常宁远程教师培训之所以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与厚爱,与我们出色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006年我校成为“教育部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远程研修基地”,2008年我校成全国网络教育“教师学习资源中心”,2009年我校被评为“湖南省2009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先进单位”。(3)创造一个良好论氛围。我们通过常宁网、常宁教师进修学校网和各种宣传板报为远程教师培训造一个良好的论氛围。
由于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远程培训的政策导向和行政管理机制。教育局成立了远程培训领导小组,各中心校、中学和局直学校设有一名副级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了一个良好行政管理机制。教育局先后制订了《常宁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规定》《常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效引导教师参加培训,激发了教师参加培训的自觉性,推动远程培训持续键康发展。
经费是远程教师培训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让远程教师培训的经费落实到位。课题主持人,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郝绍华同志千方百计筹划经费,一是争取教育局领导重视,拔划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45万;二是通过办学,开源节流自筹了经费31.5万元;三是将教师远程培训费落实情况作为中小学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培训队是搞好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的基本条件。我们认为:优秀的培训队伍首先要有一支勇于创新、思路清细、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其次要有一支专业水平高,熟悉我市农村教育改革、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辅导队伍;再次要有业务素质高、乐于奉献技术员队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一是从学校中选精兵强将担任此项工作,二是加强培训,三是加强管理、奖罚分明。
二、建立促进教师队伍和谐、持续发展主导体系。
教师队伍和谐持续发展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我们知道,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一个多学科、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复杂体。也就是要建立立足现实,分层定向,让各类教师能获得最快的成长。我们运用集约化思想将教师队伍发展目标设计一个宝塔结构。也就是要让宝塔顶尖的名优教师亮牌子,引路子;让宝塔中层的骨干教师当柱子,走路子;让宝塔底层的教师打底子、探路,使教师队伍牌子响、路子广、柱子强、底子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效构建教师队伍和谐、持续发展主导体系。我们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了“两条主线”的培训方式。也就“选培”和“专培”。所谓的“选培”就是选派部分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以实现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良好发展,并通过他们的发展带动全体教师的发展。所谓的“专培”也就是通过“每年一专题”实现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
在送培过程中,我们一是通过制订选拔标准,使全体教师对优秀教师产生认同感,成为全体教师奋斗目标,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二是选出道德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让他们教师队伍的领头雁,以此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三是通过教师的国培、省培以传递更多的新思想、新观念,给农村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专培”是旨在通过专题主线,运用市级网络培训、市级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形式,有效地利用本市教师学习资源,实现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同步协调发展。三年来,我们一是通过市教师培训网对全市教师进行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培训;二是通过校本培训,促使教师锤炼教学,感悟教学真谛;三是综合运用网络、巡回报告和集中培训等形式推介教师职业道德典范,倡导职业新风向,提升教师职业道境界。我们先后组组巡回报告32场,树立师德标兵100人,推介教书育人模范5名。
三、开发了集约化的教师学习资源体系。
我市是一个农村为主的县级市,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师学习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省、市教师远程培训工程的启动,以及我市教育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然而,这些资源也不是自然而然能为教师素质提高发挥作用,它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层次性和不协调性。它需要我们运用集团化的思想进行整合、协调并赋予地方性特色。也就是说,集约化教师学习资源观就是要依据教学资源的不同特点,扬长避短,系统设计,使之相互协调、相渗透,创造最佳效果。
在集约化教师学习资源构建和运用中,(1)我们组织课题成员积极开发本地教师学习资源。其一,开发了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源。树立教书育人模范吕尚霞、邓宇翔。吕尚霞山扎根山村小学,十几年如一日“用爱心播种,用智慧耕耘”。洋泉中心校初中教师邓宇翔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成为家长、学生和学校最信任的好老师。他们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推人泪下,成人全市教师学习效仿典范。我们通过巡回报告和网络介绍等方式让全市教师接受教育。其二,开发了教育改革成功经验资源。开发了本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46节,班级管理案例15个。其三,开发了教师成长学习资源。我们从全市优秀中选出了12个教师成长经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网络、会议和学习资料等形式让教师学习。其三,通过网络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教师自由地宣讲自己的教育信念,憧憬教育未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叙述对教育生活的感悟。(2)我们组织题课组成员积极运用这些学习资源。具体来说,我们一是通过国培、省培辅导教师将发贴、作业、讨论内容赋予地方特色,使之“接地气”,溶入我市的教育改革之中。三年多来,我们在国培与省中,先后共发贴联系本地教育改革贴?条,布置联系本地教育改革的作业题?,组织讨论?次。二是通过“专题培训”运用这些教学资源。三年来,我们开展了“重望教师形象”的专题和“返朴归真的课改课堂”。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教师培训受到了全市教师喜爱。
四、创立了聚焦导行法,形成了良好学术支持系统。
经过三年的探索了远程教师培训的聚焦导行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网络的炒热聚焦,专家疏导和引领,教师反思践行等环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活动焕发生命力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
聚焦导行基本程序是:选定问题,炒热聚焦,专家疏导、反思践行。在这四个阶段中,选定问题是培训起点也是培训着眼点,确定具有深度、广度的问是培训的基本保证,没有好问题就不会有好培训。炒热聚焦则是关键点,只有教师对选定的问题有高度关注,培训才会有积极、主动的参与。专家引领则是着力点,教师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在此完成的,是反思践行的基础。反思践行是培训的落脚点,教师培训的意义就在于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学以致用。具体来说:
选定问题——聚焦导行着眼点。它强调实践取向,致力于解决农村教育改革中教师所关注的实际问题。它通过引导教师在关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新理论、接受新观点、掌握新技能、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选定问题是聚焦导行的起点,也是聚焦导行的着眼点,对于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年,我们针对教师职业道德滑坡,教师形象不佳的问题,选定了“重塑教师形象”作为专题。2010年,我们针对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重形式,不讲实效的问题,开展“返朴归真的改课堂”作为培训专题。
炒热聚焦——聚焦导行关键点。它是诱发教师内在学习动力,点燃教师教育激情,学会理性思考教育问题的关键。在“教师即研究者”的视野中,教师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行动者”进行的。炒热聚焦就是引领教师关注身边教育事件,成为教育活动研究者,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深入思考;以事实、经验和逻辑为依据,敢干怀疑,勇于质疑,不断变化思考问题角度,深入探究现象,勇于创新。
专家引导——聚焦导行的着力点。这是聚焦导行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问题求证、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教师的问题求证的过程并非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而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从问题的确定到问题的分析再到问题的解决与检验是一段艰辛的过程。在求证中,教师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让教师在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及时地了解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和教改信息,从而给问题求证提供理论基础。
反思践行。这是聚焦导行的落脚点,教师研究的问题具有实践性,是指向教育实践行为的改善,它不同于一般科学研究,“一般的科学研究惟一关注的是假设是否得到证实或证伪,假设一旦被大量的事实重复证实,或大量的观察结果一再显示原来的假设的不成立,它就意味着此项研究的终止和结题。”[①]教师的教育研究具有改善教育实践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将需要采取相关的教育或教学行动改变学生的思维或其他教育问题。”聚焦导行旨在引导教师通过问题的研究和新理论学习,把问题求证的答案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把探究带进课堂,边教边研,边研边证,走的一条以研导教的实践探索之路。
五、构建并运用了精细化培训管理系统。
运用集约化的管理思想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是模式内核,是培训成败的关键。通几年的探索我们构建约化“345”方式,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的“345”就是“三级协调、四轮驱动、五种保证”。
1、“三级协调 ”也就是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农村校三级协调和分工负责的问题。为了确保培训有序进行,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欧索曼为组长农村远程集约化培训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经费筹备、选培指标的分配和培训中心议题的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远程教育中心,其主要职责是专题的选定、组织管理各类培训;农村校主要职责是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并组织校本培训。
2、“四轮驱动”,这“四轮”分别是:其一,行政推动。主要运用教育管理行政力量、学校行政力量、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等形成的合力,引导积极参加远程教师培训以及组织实施各类培训。其二,训教联动。主要是教师将培训中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课例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以训导教,以教促训,学以致用,教训相长,促使培训学员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真正取得实效。其三,校本促动。农村校促动是确保培训有序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工作落脚点。发展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参加培训原动力,是最具增殖空间的动力,是动力运用的最高境界。我们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增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五个保障”。也就是,(1)组织保障。我们通过建立集约化远程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培训中心等组织机构,并赋序相应的职能,从而实现培训有序运行。(2)经费保障。为了确保正常开展,市教育局每年都安排相应培训经费,各农村校也要安排相应经费用于远程培训。(3)要技术保障。一是远程教师培训中心配备了董网络会电脑的技术人才;二是通过组织全市农村校的教师进行网络员培训,确保保技术了量力到位。(4)要设备保障。通过三年的努力,市教师进修学校远程教育中心基本配齐了教学所需的设备,农村校教师也基本保证了学习所需的电脑。(5)制度保障。市教育局下发了远程培训的相关文件,从经费、到运作方式都得到政策上支持,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农村校也根据自身的责任和特点制订了相应制度。
六、构建并运用了质量内涵式培训评价方式。
我们在培训中探索一种内涵式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从将评价对象分为三类,一是参训评价,二是培训者,三是教师所在校评价。
1、参训者评价。对参训者评价内容主要有三类:一看上网时间、发贴讨论、作业、日志心得、上传资源等数量;二看作业、日志、心得、上传资源质。是否是原创;是否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是否有创新思维火花。三看岗位研修成果。教育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情况调查报告、课例研究报告、课堂实录等。对参训教师评价结果实现“三钩挂钩”,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与晋级晋升挂钩;与继续教育学分挂钩。
2、培训者评价。对培训者的评内容主要有四类:一看学习导引,看作业布置、看组织讨论;二看学习跟踪,看学情通报是否即时、看讨论是否全体参与;三看学习评价,看作业、发贴是否注重质量、看简报与推优是否注重质效;四看学习结果,看学生优秀率、合格率。对辅导教师的评价结果实现“三挂钩”,评价结果与辅导教师的再聘用挂钩;评价结与辅导教师的报酬挂钩;评价结果与辅导教师评优评先挂钩。
3、对教师所在校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四类:一看远程培训有位子,看学校工作计划、学校管理方案;二看技术设备,看教师是否有上网的办公电脑,是否有网络管理员;三看送培,看是否按规定选送,相关费用是否报销;四看校本培训,看专培过程原始资料,看教师听课、评课。评价结果实现“三挂钩”,评价结果与教育局目标管理挂钩;评价的结果与校长提拔挂钩;评价结果与送培指标挂钩。
主要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4.
2、勇,葛文双,农远工程教师培训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9(4)。
3、刘峰,苏继虎,远程培训的问题及本地管理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4、贾纳生,“远程培训”实施境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9)。
5、汪颖,回归生态的农远工程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9(1)。
6、林民丽,情境学习理论支撑下的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7、程思岳,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型继续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9)。
8、赵健,传播理论视野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9、周速,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J],电化教育研究,2007(6)。
10、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