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培训 > 详细内容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阅读次数:1774  字体大小: 【】 【】【
着眼于迎接21世纪职业教育的挑战,我们首先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研究,期望通过科学审慎的研究工作,可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业务领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要求等,进而为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深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他们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具有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立业创业能力等。
  ()业务领域
  根据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计算机相关职业的从业要求,以及计算机技术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可以将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业务工作领域确定为:
  1.计算机公司职员
  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公司的销售、储运工作;
  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市场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工程实施人员;
  软硬件产品的售前、售后客户服务工作;
  软硬件产品技术咨询工作;
  软件编码工作;
  用户初级技术培训、操作培训工作。
  2.制造业技术工人
  制造企业中的技术工人,从事计算机操作或计算机控制机器设备的操作、测试、维修工作;
  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制造企业中的销售人员;
  企业生产线技术工人,包括装配工、焊接工、工艺员、质检员、调试员、维护工等。
  3.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计算机机房和微机室的操作、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办公室计算机操作岗位,如:报表处理、打字、文印等工作;
  具备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工作岗位,如电算化会计、电脑控制设备操作等工作;
  娱乐服务场所的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工作;
  计算机设备及外部设备维修工作;
  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
  ()知识结构及要求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知识结构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要素,可分为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互补性知识。
  1.文化基础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德育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经济与政治、法律、职业道德等;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的原理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等;
  语言知识:包括中外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人文知识以及语言的应用知识等;
  健康知识:包括生理知识、心理知识、体育运动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等;
  美育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指与专业技术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工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硬件基础知识;软件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编程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等。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常用应用软件产品应用知识;系统组成应用知识;编程应用知识;信息系统应用知识;软件开发应用知识等。
  3.专业互补性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互补性知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法律、社会组织结构、国家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创业与立业方面的知识;财会原理、成本核算、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工程中有关技术、安全、管理规范等方面知识等。
  ()能力结构要求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能力结构为本专业学生胜任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要素。按照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将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两个部分组成。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是胜任职业岗位要求并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自觉遵循技术规范与标准的职业素养;电子操作基本技能;常用仪器、仪表及操作工具的使用技能;计算机中、英文录入技能;常用应用软件产品应用能力;常用计算机外部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能力;Internet应用技能以及主页制作能力;数据库系统使用及管理的初步能力;计算机程序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PC机组装与维修能力以及系统常规维护的能力;局域网组网的初步能力等。
  2.关键能力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与学生具体专业和职业并无直接关系,但对学生职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思想品德: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科学思维方式、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语言与文字表达、创造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合作能力:包括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包括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安排工作计划、组织与协调、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建议
  1.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教育部教职成[2000]2号《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贯彻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是我们设置教学课程和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制定教学指导方案的重要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学校的教学内容还应体现在教学计划之外的隐形课程之中。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良好育人环境。
  2.灵活学习制度
  教育部教职成[2000]1号《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要求进一步改革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放宽入学条件,允许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开展学分制试验等。灵活学习制度是职业教育回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3.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代表了近20年来国际职教的主流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的使命更多地关注于人的发展,以及适应这种发展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大家所逐渐熟悉的“CBE理论行为导向理论等国际职教理论,均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例如,在“CBE理论发源地的北美地区,普遍采用自我培训与评估(Self-Training and Evaluation ProcessSTEP)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重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展负责,教师的作用是评估、判断、建议和指导,而不仅仅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者,课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承认学生入学前的经验和技能,学生的自我评估具有重要作用,等等。在欧洲国家盛行的行为导向理论,强调创造出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以学生为中心”(顾客至上)的思想,对于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职业教育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4.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要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均包括理论与实践内容,且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事实上,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果不借助上机操作,大部分教学内容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重于的教学模式中,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计算机专业更应走在前列;同时也应注意,先进技术手段运用的重心,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是学生,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5.产教结合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特征,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
  建议学校与产业界建立稳定联系:(1)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2)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3)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6.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常常是教育内部的标准,教学测量和评估的方式往往也比较单一和僵化,与业界标准和工程实际缺乏直接联系。
  职业教育因其特点,在运行管理上与企业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教学内容上,相当一部分应该是产业界成熟的技术与管理规范,因此,教学测量与评估可以直接引入产业界的技术与管理标准,例如在办学质量控制方面引入ISO 9000系列质量认证标准,在技术课程上引入知名跨国公司的技术认证标准等。
  事实上在进入WTO之前,国内计算机产业已经处于与国际接轨态势。作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新的教学改革方案,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快着手引入国际跨国公司或国内知名大公司的技术认证标准,满足产业界对于即插即用型人才的需求。
  此外,方案鼓励开展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了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相适应,应积极探索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
  7.教师的角色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教育定义由原来的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持续的交流活动。按照这一新定义,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
  但是,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加全面和高水准的要求,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学识、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人格魅力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进修论坛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教学评议 学员服务 联系方式 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
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常宁市冷水村   联系电话:0734-7221504